例1:我的儿子宇凡今年12岁了,上初二,可是他的胆子却比同龄女孩还小:晚上不敢一个人睡,每次都得等他睡着后,我们才能离开他的房间;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门,连家门口都不愿意靠近,所以我们晚上从不带他出门,万一有事要出去,就得让爷爷奶奶在家陪着他才放心。我们真纳闷:怎么一个男孩子会那么胆小?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
例2:我的儿子从小比较胆小懦弱,从不和其他孩子争抢玩具,就是别的孩子要了他的东西他也不会去夺,虽然他会觉得委屈。现在小学四年级了,昨天下午放学居然有班上的同学在楼梯上把他推倒了,可他都不言语一声,回家我把他训斥了一顿,最起码也得告诉老师啊!谁有办法帮帮我们,让他变得胆大勇敢些,至少不受别人欺负!
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办?专家支招:
一、对于胆小的孩子,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爱护、关注和鼓励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孩子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一旦受到惊吓或表现出害怕,家长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告诉他“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
不要总提使孩子受到惊吓的事。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而是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试图帮他分析什么,“噢,宝贝儿,刚才你一个人在家,吓着了是不是?”这样的话毫无安抚意义,反倒强调了恐惧。
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下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严禁恐吓小儿。在公共场所羞辱孩子或让孩子难堪,例如,只是因为孩子洒了一杯水或表现得笨拙一些,就横加指责。
5.不要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让孩子变得胆大。
二、通过正确的训练,让孩子变得胆大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进行教育干预,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其实,如果不对孩子的胆小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
这种人格,因害怕与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圈子,而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长此以往,这种人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能力发展滞缓、性格内向、回避,是心理没有健康发展的标志。
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还必须要加以警惕,进行及时的教育。像上文中宇凡这个年龄还这样胆小而影响了日常生活的例子则有点严重,他可能患了轻度焦虑症。
孩子胆小,总有认识和行为两方面的问题,因此,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行为训练问题,二者相辅相承。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级里讲话,要告诉孩子,只要想好了说什么,怎么说,大胆去说,任何人都是欢迎的。别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准备地迈出第一步后,及时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办了。
为了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为了在班级大胆发言,可先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2跟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
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时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具体情况及应对:
1.孩子很害怕大的声音
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那么走在铁路旁,你要先告诉孩子:“来了一辆大火车,如果你不想听汽笛声,先把耳朵捂上。”这是让孩子做个决定,是提供机会让他选择。但有些妈妈会对孩子说:“快捂上耳朵,火车来了,汽笛声该吓着咱们了。”这样说等于告诉他害怕是对的,你希望他这么做。
害怕声音的孩子可以通过放炮、把气球吹爆、踩气球等游戏让他锻炼自己的胆量。
2.同学拿了粤粤的橡皮,不敢要回
(1)家长扮演粤粤,让粤粤扮演拿橡皮的同学。
家长看着“同学”的眼睛,说:“你不可以拿我的橡皮,请把我的橡皮还给我!”语气坚定,但声音先不要太大,让孩子便于模仿。
(2)交换角色,家长扮演拿橡皮的同学。
引导粤粤模仿刚才家长的语气,看着“同学”的眼睛说:“你不可以拿我的橡皮,请把我的橡皮还给我!”
这个过程反复操练,家长可以一遍遍领着孩子说,声音逐渐加大。
(3)鼓励粤粤到学校找那位同学要回橡皮。
如果此时粤粤还不敢要回橡皮,家长可以悄悄地和老师联系,请老师鼓励粤粤,配合他要回橡皮。
(4)橡皮要回后,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以后,粤粤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本文由孕宝网(http://www.yunbao.net/)小编编辑整理
点赞 | 没用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