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尽管年轻的父母都知道,打骂式的家庭教育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但很多时候,家长往往会在气头上克制不住自己,从而对孩子犯的错给予拳脚相加。

打孩子,骂孩子,或许是你认为给孩子的错提个“醒”。但事实上,你是在为自己的愤怒找发泄点。你可知道,当你在打孩子的那一瞬间,孩子的反应及感受吗?

近日,一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街头表演的哑剧在朋友圈被疯转,尽管整个表演没有一句对白,但却让所有观众震惊与害怕。

这位妈妈正在讲电话,儿子在身后用手指戳了戳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她完全没有反应。

男孩沉默地低下了头。

讲完电话的妈妈回过头,满脸狰狞。

男孩本能地护住自己的脸,似乎非常害怕挨打。

妈妈的表情越来越可怕,扬起手要打下去。

看到这里,观众里的一个小女孩害怕地抱住自己的妈妈。

女孩想把作业给爸爸看,爸爸却一手推开她。

女孩再次小心翼翼地递上作业。

爸爸突然发怒,表情非常可怕!

女孩很害怕,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直到有人拿起一旁的宣传单页,这个表演才停住。

这是一部街头表演的哑剧,没有一句对白,却让所有观众震惊、害怕。

孩子犯错了,究竟该打不该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 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

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 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 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

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 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 遵守法律。

4种情况下可以打孩子

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 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

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 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 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 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孩子
点赞 没用 路过


热点

推荐

订阅

订阅本站信息,我们将每周发送最新信息.

正在加载中......正在加载中...

知识百科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