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打电话,问我就家小侄儿长牙了吗。他她说她家女儿长了第一科牙齿了(她家女儿比我侄儿大一个周)。我家侄儿比她长牙要早点,上面长了2颗,下面长了2颗小门牙~她说,这你侄儿小点,长牙怎么比我家女儿快那么多?我说这没什么惊讶的,小孩长牙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多多注意就行了。
不过我也挺能理解她的,宝宝长出第一颗牙的时候,妈妈一定很兴奋的。不过宝宝长牙齿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妈妈一般无需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妈妈应有所了解和注意,以免心中无数,大惊小怪或疏忽大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长牙的时间及顺序:
一般来说,宝宝的牙齿,首先是下排牙齿先长出来,然后才是上排牙齿。但有的宝宝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
此外,宝宝出生时,乳牙就已存在于颌骨内,并开始发育。宝宝平均约六个月大时从下颚的大门牙开始长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个月,或延后到十一、二个月才长牙(宝宝1岁后还没有长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通常前牙会有前后六个月的差异,而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一年。大约到了二岁半时便长满完整的二十颗乳牙。(注: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此表顺序仅供参考)
1颗牙期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宝宝长牙期需注意什么
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
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就必须从0岁开始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对清洁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洁一次。
纱布磨擦牙龈
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宝宝会感到不舒服和烦躁。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润的纱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龈,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凉凉的出牙环也可以用来缓解孩子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给予宝宝更多的安慰
婴幼儿出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烦躁不安、睡眠不稳、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摇头晃脑等不适感。有时牙床可能会有疼痛,引起低热,致使小儿哭闹不休。这时妈妈应该更细心,更体贴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多抱抱小儿,以母乳喂养,多哄哄、说些"乖乖"的话儿给小儿听听,给予更多的安慰。
保护宝宝不伤害自己
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此时,要避免让小孩咬硬物引起牙龈出血,这时可用洁净的手指轻轻按摩牙床,会有减轻疼痛的作用。
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流口水时,应给小儿戴上"颈围",保护颈部,用柔软的、吸湿性强的毛巾轻轻擦试口角、面颊、下巴等处,以免引起发红、皱裂。
长牙期需注意事项
1.长乳牙
标志着宝宝的又一个生长期的到来,是宝宝咀嚼食物的开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流口水
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数宝宝就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爸爸妈妈如果仔细查看宝宝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
3.轻微的咳嗽
出牙过程会分泌出较多的唾液,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只要不是感冒或过敏,就不必担心。
4.啃咬
宝宝出牙最大的特点,就是啃咬东西。咬自己的手,咬妈妈的乳头,可以说,只要看见什么东西,就拿来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
5.疼痛
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为牙床发炎,而发炎是柔软的牙床纤维对付逼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
6.易怒
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和烦躁。
7.拒绝进食
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因为很想把个东西塞进嘴巴而显得急欲吸奶,而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就拒绝进食。
8.不眠
宝宝不只是在白天长牙,晚上也一样在长。宝宝常会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实甚至烦躁。这种情形多发生在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
9.牙床出血
有时候,长牙会造成牙床内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内出血吸收消失。
10.拉耳朵、摩擦脸颊
出牙的宝宝,常常拉自己的耳朵,这是因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着神经传到耳朵及颚部,尤其是长臼齿时,所以宝宝会出现抓耳朵或摸脸颊的举动。不过要注意的是,当宝宝耳朵受到感染时,也会有用力拉耳朵的现象。宝宝出现上述情况时,爸爸妈妈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妈妈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述的宝宝长牙的相关事宜进行观察,注意宝宝的长牙情况,细心的妈妈可以自己做一个宝宝长牙的表格或者图示,然后对比一下哦~~
点赞 | 没用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