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护理

例假,是我们所说的月经周期,一般发生在12-16岁之间的女性身上。然而,前不久在广东,居然发现一个才10个月大的女婴来例假。也许,这个问题会让你想到曾几何时发生的性早熟奶粉事件,但小编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早熟都和食物有关的。

那么,这位女婴来月经,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的呢?广东梅州女童小婧(化名)仅10个月就月经来潮,并出现性器官发育等症状。父母告知医生,小婧的例假每个月都来,持续4-5天结束,半年来从不间断。医生检查还发现,小婧双侧乳房增大,乳晕加深,外阴部长出阴毛,活脱脱一个“熟女”。此外,小婧还出现痴笑、癫痫等症状,而这些都是中枢性性早熟的典型症状。

为了找出病因,小婧接受了磁共振检查。扫描提示,小婧下丘脑神经元结构排位紊乱,极有可能是错构瘤。最终,医生为小婧实施了微创手术,绕到小婧的视神经下方将瘤体剥离。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小婧脑中的瘤体为下丘脑错构瘤。

手术后第6天,小婧的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如今过去一个月,小婧神志清醒,痴笑、癫痫等症状均已消失,月经也未再来。

【下丘脑错构瘤】又称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幼儿,错构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不会浸润、转移,是一种临床极为罕见的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性病变。目前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性早熟、痴笑性癫痫。

错构瘤,根治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切除。但错构瘤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组织,如果手术过程中不小心损伤了它们,尤其是视觉神经,就有可能导致眼睛外斜、视力减退等。但如果不手术,对于“性早熟”患者来说,就只有“哪儿熟了治哪”,比如小婧需要每个月要打一次抑制激素的针剂直到10岁,几年下来治疗费高达十几万而且也有副作用。

性早熟是因为“指挥部”提前被启动

控制性发育的指挥系统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下丘脑中分泌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通过血液进入前叶垂体后,“命令”前叶垂体细胞释放两种激素--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刺激素。它俩协同作战,作用于女孩的卵巢和男孩的睾丸,促进其发育,并产生和分泌相应的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雄激素)。

这条“性轴”,从婴儿期至青春前期阶段,保持抑制状态,随着青春期的开始,而开始启动。启动时间,女孩8-13岁,男孩9-14.5岁。“性早熟”,就是在这之前青春期就启动了。

我国诊断儿童性早熟的基本标准

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发育,就叫做性早熟。

性早熟 只是孩子发育早了吗?

性早熟仅仅是使孩子比正常情况发育的早了而已吗?当然不是这样!它对孩子的危害绝对不只是“超前”发育。

早熟的孩子长不高

别看性早熟的孩子身体在超前发育,可到了真正该成长发育的年龄,这些孩子就比不过普通孩子了!性早熟的孩子,由于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使骨骼生长加速,骨龄比实际年龄提前,骨骺会提前闭合,从而缩短青春期生长的年限,在未达到正常成人身高以前,他们就可能停止长个子了。

早熟的孩子很受伤

当孩子出现性早熟时,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智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时,性器官却已经发育了。这种身心的不平衡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惑和问题。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例如手淫等。这些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都是有影响的。

宝宝性早熟 很多食物被冤枉了

近年来,有关婴幼儿或儿童性早熟的报道屡见不鲜,其中,食物是引发众多质疑的因素之一。食物到底会不会导致性早熟?其实很多食物被冤枉了!

用植物“激素”催熟的反季节蔬果

通常人们对植物“激素”的描述就是“催熟”,严格来讲,产生这些效果的应该叫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是许多媒体说的“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很多,有的是促进果实成熟,有的是让果实同步成熟便于采摘,有的可以增加产量。但无论它是什么功能,凡是在我国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在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

那植物“激素”会不会导致人体性早熟呢?动物和植物完全是两码事,两者的生理生化机制完全不同,植物“激素”和人类激素也不存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如果植物“激素”能让人性早熟,那你怕不怕花粉让人怀孕?因为花粉就是植物的“精子”。

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有的媒体引述专家的话,说豆制品里面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这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完全不符合大众“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怎么可能有害”的逻辑。

实际上类雌激素没有雌激素那么强的作用,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很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喜欢吹嘘神奇功效,要提防它们“暗度陈仓”,偷偷加真激素。

奶粉

在搜“女婴性早熟”关键词时会看到某某品牌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其实当年卫生部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某品牌奶粉里的雌激素远没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当。最后包括医生在内的专家组综合判定,当初报告的几个案例都是个案,并不是由奶粉引起的。

理论上讲,如果某一种畅销食品会导致性早熟,那就不会是零星个案,而应该是时间上相对集中、空间上四处开花的暴发态势。其实这一逻辑不仅限于奶粉性早熟,对待各种个案爆料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质疑。

家长谨记,如果宝宝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以免耽误就诊。

点赞 没用 路过
相关信息


热点

推荐

订阅

订阅本站信息,我们将每周发送最新信息.

正在加载中......正在加载中...

知识百科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