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
儿童音乐的定义
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英文名称:Music;法文名称:Musique)。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另有电影以此为名,以及音乐疗法:用音乐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儿童音乐则是专门针对儿童创作的歌曲。
儿童音乐则是专门针对儿童创作的歌曲。
儿童音乐的作用
音乐造就天才,并非凭空捏造。科学研究表明,音乐的波动能以生物电的形式影响人的记忆神经元,刺激大脑的神经回路,像架设桥梁一样,它可以使大脑的神经元上的突触数增加、轴突变粗,从而使大脑内的信息交换加快、思维能力增强,即记忆力增强、思考反应能力变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教授也曾做过研究,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和聆听莫扎特及贝多芬的音乐曲;一组学习电脑;另一组不接受训练。9个月之后,戈登教授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孩子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孩子的得分平均提高了35%,而另外两组孩子则几乎没有提高。
育儿专家指出,0-3岁是宝宝脑力发育的“黄金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阶段,音乐在这一成长阶段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的魔力不仅仅体现在胎教中,如果从零岁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组在《儿童古典音乐赏析》中明确指出,音乐能够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等各方面智力潜能,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教授也曾做过研究,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和聆听莫扎特及贝多芬的音乐曲;一组学习电脑;另一组不接受训练。9个月之后,戈登教授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孩子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孩子的得分平均提高了35%,而另外两组孩子则几乎没有提高。
育儿专家指出,0-3岁是宝宝脑力发育的“黄金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阶段,音乐在这一成长阶段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的魔力不仅仅体现在胎教中,如果从零岁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组在《儿童古典音乐赏析》中明确指出,音乐能够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等各方面智力潜能,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影响儿童音乐发展的因素
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着天才般的本领,但是任何的天分都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进行锻造和再次加工才能绽放光芒。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rGardner认为:我们做的任何事情,是由父母的遗传以及可获得的环境机会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一个人可以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天分,但是如果他无法接触音乐,他就不可能在音乐方面取得任何成就。相比较而言,影响儿童音乐智能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环境,其次才是指导。国内外许许多多成功实例证明,儿童长期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就会显露,并显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能力和音乐天分。
首先,家长们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适宜的音乐环境。通过一些感性的音乐,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建立身体意识,以不同节拍与曲调的音乐和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来让婴儿认识广阔的声音世界。在音乐的选择上,如果家长没有头绪,可以看看由外研社发行的《布奇乐乐园》。《布奇乐乐园》是由外研社与众专家联合倾力打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早教丛书,其音乐教育部分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论是在音乐取材上,还是MV的拍摄上,都是上乘之作。此外,外研社儿童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还建议,除了单纯的欣赏音乐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拍随意敲打并扭动身体,使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音乐游戏,游戏即是儿童的工作,音乐游戏可以使用节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来和婴儿互动,使儿童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并感知音乐的魅力,如《布奇乐乐园》中的“布奇音乐屋”这个环节,就是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奥尔夫音乐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中应建立让婴儿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环境,可以在婴儿睡前准备如摇篮曲,小夜曲等节奏舒缓类的柔和音乐,让其尽快入眠并形成睡眠的规律,白天的睡眠次数多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当婴儿快要醒来时,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让婴儿回到游戏的环境中来。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让宝宝置身于不同题材的音乐环境中,在一系列以科学认知,传统文化,自我认识等不同领域组成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0~6岁的儿童正是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为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将他们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表象能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这是提高儿童音乐智能的最佳途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无论是音乐早教,还是其他,父母一个对的选择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首先,家长们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适宜的音乐环境。通过一些感性的音乐,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建立身体意识,以不同节拍与曲调的音乐和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来让婴儿认识广阔的声音世界。在音乐的选择上,如果家长没有头绪,可以看看由外研社发行的《布奇乐乐园》。《布奇乐乐园》是由外研社与众专家联合倾力打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早教丛书,其音乐教育部分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论是在音乐取材上,还是MV的拍摄上,都是上乘之作。此外,外研社儿童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还建议,除了单纯的欣赏音乐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拍随意敲打并扭动身体,使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音乐游戏,游戏即是儿童的工作,音乐游戏可以使用节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来和婴儿互动,使儿童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并感知音乐的魅力,如《布奇乐乐园》中的“布奇音乐屋”这个环节,就是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奥尔夫音乐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中应建立让婴儿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环境,可以在婴儿睡前准备如摇篮曲,小夜曲等节奏舒缓类的柔和音乐,让其尽快入眠并形成睡眠的规律,白天的睡眠次数多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当婴儿快要醒来时,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让婴儿回到游戏的环境中来。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让宝宝置身于不同题材的音乐环境中,在一系列以科学认知,传统文化,自我认识等不同领域组成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0~6岁的儿童正是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为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将他们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表象能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这是提高儿童音乐智能的最佳途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无论是音乐早教,还是其他,父母一个对的选择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一)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调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点赞 | 没用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