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单亲教育容易产生的误区

  1)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2)一味排斥对方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
  3)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教育缺损家庭儿童应注意什么

  1)给儿童充分的爱抚。家庭的亲人与幼儿园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儿童无限的力量。但是,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教师及同伴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儿童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2)满足儿童必须的物质要求。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儿童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
  3)引导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4)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儿童积极成才。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如学乐器、或学习唱歌、画图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儿童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5)离婚家庭应该做到"文明离婚",离婚后,父母双方都应该做到继续关心孩子。目前不少离婚的父母,在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相互仇恨,不相往来,使儿童不胜痛苦。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如果父母双方确实能够为孩子着想,那么不仅离婚后能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该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

巩固单亲家庭教育的6种方法

  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
  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
  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

单亲教育的教育方法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3)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单亲教育单亲教育容易产生的误区巩固单亲家庭教育的6种方法
点赞 没用 路过
上一篇:双语教育
下一篇:Pad教育
相关信息


热点

推荐

订阅

订阅本站信息,我们将每周发送最新信息.

正在加载中......正在加载中...

知识百科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