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

什么是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
  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婴幼儿先天性眼病,也是小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婴儿的眼睛经常是泪汪汪的。在婴儿的眼睛里有许多浓性分泌物流出,发病时间可早可晚,有的是出生后第一天就有症状,有的可以是一周后或者一个月以后出现。

新生儿泪囊炎的原因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足月产婴儿有此种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在生后4~6个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者较为少见。
  正常分娩时,婴儿出生时由于受到母亲产道的挤压,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会破裂,使得鼻子和眼泪之间的通道畅通。但是,有些婴儿出生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没有破裂,导致眼泪无法通过鼻腔排出。由于眼泪没有了出口,只好在泪囊中越积越多。事实上,这些积得满满的泪液,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在里面尽情繁殖,最终形成一脓包。如果里面繁殖的病菌毒性比较强,如金黄葡萄球菌,形成的脓肿会穿破婴儿的泪囊,跑到周围的组织中去,这时婴儿不仅眼泪多,还会出现患眼眼屎多、内眼角下方鼻根处又红又肿的情况,这就是急性泪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泪囊化脓后甚至会烂穿皮肤表层,形成泪囊瘘。
  从临床上来看,近年来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剖腹产分娩比率居高不下有关。剖腹产婴儿没经过产道挤压,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更容易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从理论上来说,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出现。

新生儿泪囊炎早期症状

  有三大症状:流泪,大量的眼屎,眼睑湿疹(泪液里有感染的东西,刺激眼睑皮肤,产生湿疹)。婴儿出生后1~2周,发现泪囊部有肿块,有弹性,没有红、肿、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偶尔可引起急性泪囊炎的症状。

新生儿泪囊炎的危害

  一旦泪囊炎激继发感染,炎症发复刺激会造成孩子的急性泪囊炎、眶蜂窝织炎,甚至形成严重的泪囊瘘,不但患儿非常痛苦,以后还会造成孩子面部的瘢痕,影响孩子的一生。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这种病有一部分是可以自愈的,不是说全部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目前先天性泪囊炎发病率稍高,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婴儿双眼就可以发现,有溢泪、眼屎多,请到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在出生10天以内的婴儿群体中,新生儿泪囊炎发病率达0.3%~0.5%,早期行泪囊区加压按摩,对新生儿泪囊炎具有积极的作用。
  泪囊区加压按摩法--按摩前,操作者洗净双手,剪指甲。新生儿仰卧位,由另一人固定头部和四肢,操作者由鼻根部泪囊区顺鼻翼向下推挤。注意用力均匀,既要有一定力度,又不要力量太大损伤皮肤。按摩结束后,可以按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点眼药水时应轻拉下眼皮,滴入眼药1滴。注意药瓶不宜举得过高,防止药水滴入时刺激眼睛。但也不能举得太低,以防瓶口触及眼睛,一般1~2cm为宜。滴药后药水溢出,可用清洁干棉球或干净的面巾纸拭去,避免用不洁物品擦双眼。
  眼药用后瓶口不能触及其他物品,并及时盖上瓶盖,防止污染。眼药瓶应保存在阴凉处。

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1.中医疗法:
  向下挤压泪囊法:教会家长将患儿仰卧后头部固定,用一手压住内眦部,另一手自泪囊头部向下挤压泪囊,2~3次/d,并以抗生素及鱼腥草滴眼液点眼,2wk后复诊,治疗4wk无效者采用加压冲洗法。
  加压冲洗法:取仰卧头部固定,眼局部点1.4g/L倍诺喜2滴表面麻醉后将冲洗针头插入下泪管内,同时压住上泪小管,然后用力推入鱼腥草滴眼液+地塞米松注射液(鱼腥草滴眼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的混合药液,目的使药液冲破阻塞的先天性残膜而使泪道得到通畅;若加压冲洗法仍无法使泪道通畅者,采用泪道探通冲洗法。
  泪道探通冲洗法:仰卧位,将头及肢体固定,眼局部点1.4g/L倍诺喜2滴以表面麻醉,下泪点太小可先行扩张泪点后再用7号牙科冲洗针头,针头周围涂眼膏使之滑润后再将针头垂直插入下泪点约1.5mm深,再将冲洗针头转向与睑缘平行方向,朝内眦部顺泪小管方向用食指指腹轻轻将冲洗针头推进,当触到骨壁时,将针头尾部向上旋转后再向下、向后缓缓进针,深度约2.5~3cm即可。接上已吸入鱼腥草滴眼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的针管将其轻轻注入,患者出现吞咽动作后将冲洗针头拔出,隔日再行冲洗。
  2.西医疗法:
  在家里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一个是泪道按摩,就是泪囊部位的按摩,如囊肿突然消失,表示残膜已被挤破,即告痊愈。如经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包括多次按摩仍不见效者,将泪囊区脓液排尽后,可经冲洗及滴用抗生素后再用探针探通,多可获得痊愈。如有泪囊周围炎时,应先按照急性泪囊炎处理。第二是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这样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治愈,按摩一天五到六次,眼药一天两到三次,这是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四个月以上,如果还不管用,有的孩子症状越来越重,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手术。手术分两种,一种是泪道探通手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年龄比较大的孩子甚至有先天性泪道畸形的孩子,泪道探通手术效果不太好。另外一种手术是泪道插管术,也叫泪道植管术,这类手术是最新的手术。

新生儿泪囊炎应做的检查项目

   检查发现泪囊部有肿块,有弹性,没有红、肿、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1.血常规检查急性泪囊炎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
  2.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明确感染的性质和致病菌的种类,并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病理学检查慢性发炎的泪囊,囊壁纤维化,变厚可达正常者的2~3倍,囊腔极度缩小;但扩大成黏液囊肿时囊壁极度变薄黏膜粗糙呈绒状,皱褶增多,肉芽团或息肉可充满囊腔或在泪囊下端引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细胞成分各异。急性期为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慢性期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病程长者则有成纤维细胞。黏膜下的弹性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瘢痕组织形成囊腔缩小,泪囊与鼻泪管连接处为纤维索状闭塞泪囊瘘管黏膜面为复层上皮与皮肤表皮相连续瘘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瘘管早期排出脓液久之,急性炎症消退则转变为水样液。
  其它辅助检查
  CT检查:慢性泪囊炎形成囊肿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脓肿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强化扫描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CT对于小的钙化与结石也可显示,表现为斑点状的高密度影另外可发现眶骨的增生肥厚破坏等改变。CT泪囊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泪囊系统,同时进行CT扫描显示其内结构可发现鼻泪管阻塞、狭窄及扩张的部位及程度并可显示泪道系统及眶内软组织、眶周结构鼻部和鼻旁窦的病变。有作者报道泪道狭窄、阻塞的CT正确诊断率为95.6%。
  美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判断孩子泪道阻塞的方法,通过荧光素染料在结膜囊内存在的量来判断小龄儿童的泪液排泄功能是一种快速、客观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90%)。研究证明,FDT实验和泪道冲洗以及泪道探通具有相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1岁以内有症状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孩子FDT实验阳性率高达92%,但阴性结果也不能完全除外。根据FDT结果分为正常(+)、非正常(+++)、可疑(++),具体标准为:试验5分钟后,结膜囊无荧光物质残留或仅见薄新月形荧光浸染的泪湖者为正常,可见厚的新月形荧光浸染的泪湖者为非正常,可疑者为可见泪液少量增加,伴有或不伴有荧光物质浸染。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在泪器功能失常的情况下,FDT的敏感性更高。因此行FDT检查阴性的话,建议检查外眼疾病,比如内眦赘皮、倒睫以及细菌感染等,从而可以避免探通术,这样家长更能够接受。

新生儿泪囊炎与麦粒肿的区别

   急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鼻泪管被堵塞,泪囊里面的泪液不能排出,潴留的泪液成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场所,形成慢性泪囊炎。
  有些慢性泪囊炎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急性发作,成为急性泪囊炎。因此急性泪囊炎多由慢性泪囊炎引发,只有少数一开始就为急性炎症。
  有时由于泪囊遭到外伤,或在泪道探通中造成假道,或在泪囊手术后细菌感染,也可形成急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散到颊部、鼻梁和眼睑等处。当扩散到眼睑时,会被误认为是麦粒肿。
  其实麦粒肿是眼睑上的疖子,它是长在眼皮上的,我们常叫做“针眼”、“偷针眼”。麦粒肿是由眼睑的睑板腺或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感染引起的。麦粒肿初起时又红又痛,三五天后可化脓,待脓排出后,红肿消退,胀痛缓解,再过几天就可完全痊愈。可见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的发病部位是不一样的,压痛部位不同,而且症状也不完全相同。
  急性泪囊炎在数日后也会形成一个脓腔,破溃排脓后炎症迅速消退,但常在泪囊前留下一瘘管,且多数久治不愈,这一点也与麦粒肿不同。急性泪囊炎早期症状与麦粒肿相似,但它们的起病原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预后不同。因此只要细心检查是不难识别的。

新生儿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怎么治新生儿泪囊炎的症状新生儿患泪囊炎的原因
点赞 没用 路过
下一篇:宝宝湿巾


热点

推荐

订阅

订阅本站信息,我们将每周发送最新信息.

正在加载中......正在加载中...

知识百科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