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黄体酮,相信很多的备孕妈妈和孕妈妈应该都有所了解,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黄体酮就是用来保胎的。孕妈妈们在孕早期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就需要用孕酮(黄体酮)来保胎。
但是,早在几年前,关于黄体酮保胎的的说法就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官网上否定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就此发布报告称,黄体酮不能用于自然妊娠的孕妇保胎。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黄体酮不能用于自然妊娠的孕妇保胎。
黄体酮又叫孕酮。其实,早在5月下旬,世界卫生组织在官网上就发布报告称,黄体酮不能用于自然妊娠的孕妇保胎。针对孕早期和中期的保胎是否需要黄体酮,我们一起来看看妇产科专家她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她们表示,黄体酮不是万能保胎药,只有当临床指征符合时,才能使用黄体酮。
其实,关于此说法,在不久前,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程利南发了一条微博:“有些医生还在用黄体酮给先兆流产的妇女保胎,几乎所有先兆流产的妇女都坚信黄体酮能保住她们的孩子。但是,至今的研究证据已经明确,黄体酮对流产没有任何帮助。”
怀孕初期:足足用了3个月黄体酮
小岑已经怀孕38周,随时准备生产。据她回忆,自己在怀孕初期足足用了三个月的黄体酮,注射和口服双管齐下。
“我当时孕检的时候,医生告诉我说,从血检情况来看,孕酮水平非常低,孩子保住的可能性很低,要么用黄体酮保保看。”小岑说,“我保胎保了三个月,前半个月是在医院躺着的,每天注射两次黄体酮,后两个半月是在家保胎的,每天一针,孕酮片也带着服用。黄体酮挺神奇的,第一天注射完,第二天的孕激素数值就高上去了。”
“反正我身边所有的妈妈或准妈妈,交流下来发现大家都在用黄体酮保胎,当时住院保胎的时候,其他病床上的孕妇也都是在打黄体酮。”小岑说。
先兆流产:不一定是缺少黄体酮
引起流产的原因非常多,如染色体异常、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性激素不平衡、感染、慢性疾病等,其中染色体异常所占的比重最大。
“不是所有的先兆流产都是孕酮低导致的,因此必须要科学地检查后再进行确定。”
如果是染色体异常,那么“种子”就有问题,怎么还可能长成“树木”?流产就是大自然安排的优胜劣汰机制,还是顺其自然最好。
而大多数自然流产,正是由这类“种子”问题导致的。
记者询问了几位专家,她们都表示,真正的黄体功能不全引起孕激素水平缺乏导致的流产所占的比例很小。
黄体酮:须在严格指征下使用
很多情况下,妇女一怀孕,不管是病态的还是正常怀孕的,到了医院就要进行孕激素、雌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仿佛是常规检查一样,接下来就被告知孕酮低,要用黄体酮。有些时候,甚至没有腹痛,医生就带着黄体酮过早干预了。黄体酮不是一定不能用,但要分情况,根据疾病情况使用。
只有当黄体功能不全,才有必要摄入黄体酮。比如不孕不育,它是一种病理状态,因为正常的激素已经没有了,才会运用孕激素,助其怀孕和保胎。
其次,她认为,当有出血的情况也可以使用黄体酮,此时可能是胚囊和子宫剥脱,或是宫腔内出血导致。
再次,子宫收缩不稳定时可以用黄体酮,因为黄体酮本身有稳定子宫的作用。另外,反复流产也可以用黄体酮保胎。
25ng/ml:黄体酮高低的分水岭
黄体酮的单位有两种,分别为纳克每毫升ng/ml和纳摩尔每升nmol/l,进行换算时,如果你拿到的化验单参考值的单位是ng/ml,就应该乘以3.12,换算就是nmol/L这个单位了。
25ng/ml是区分黄体酮高低的分水岭,孕早期,孕酮水平是会波动的,只要不低于25ng/ml,理论上都是正常的。
洪丽华表示,2012年,她曾和同事一起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的数据,得出了一套结论。孕早期的妇女,孕酮大于等于25ng/ml(78nmol/l)表示正常,孕酮小于5 ng/ml(15.6 nmol/l)表示胚胎无活性,孕酮在19.2ng/ml(60 nmol/l)和25ng/ml(78nmol/l)之间,可以选择用黄体酮保胎,孕酮小于19.2ng/ml(60 nmol/l)则不建议保胎,顺其自然为好。
孕妇应自我检测黄体功能
到底黄体酮要不要补?除了医学检查,孕妇还可以通过自我检测黄体功能来判断。自我检测法主要有月经周期监测法和基础体温测量法两种。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是黄体功能不全的人,一般24天或25天就来月经。这种情况,我们会认为是黄体功能不全。
此外,还可以测量基础体温,通过基础体温的数值曲线,来看黄体功能好不好。
对温度中枢起作用的激素,最主要是孕激素。因此,体温曲线的走向,大致反映了孕激素的波动。在排卵前,孕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分泌,量很小,所以体温曲线呈低温状态;
排卵后,卵子排出的地方变成黄体,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为受精卵着床作准备,于是体温急剧上升,呈高温态势。
当高温比低温高出0.3-0.5度,高温天数保持12天,从低温爬升到高温很快,在高温区的体温不是上下激烈波动,说明黄体功能很正常。而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就说明黄体功能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