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简介及分类
脑膜炎(brainfever;meningitis)是一种娇嫩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与大脑之间的一层膜)被感染的疾病。此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一部分的并发症,比如耳部、窦或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型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病毒型脑膜炎则比较严重但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脑膜炎的分类
脑膜炎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
脑膜炎症状
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此时人会变得全身发软无力、精神委靡,到了这个阶段,病情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患者再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表明脑实质受损,抢救起来十分棘手,通常都是非死即残(瘫痪)。
主要表现为:
1、高烧(40℃)、颈部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於皮、皮肤疹{由其在腋下、手、脚部位},这些脑膜炎的症状,和感冒症状雷同,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
2、在婴儿及新生儿,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并非其典型的症状,有时反而出现低温的情形。这群病人出现的症状有:尖锐且持续的哭声、不寻常的思睡、食欲很差、非常敏感、有些其囱门有膨胀的情形出现。
3、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或许会出现,也可能不会,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
4、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也会有休克、昏迷或抽搐{类似癫痫}症状产生。
>>相关阅读:化脓性脑膜炎有什么样的症状 >>相关阅读: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引起脑膜炎的原因
细菌性脑膜炎
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 脑膜炎菌)。美国大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一些研究指出人们最易在患感冒时被病菌传染,因为鼻子发炎使细菌进入颅内变得极为容易。
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病毒性脑膜炎
可由几种病毒引起,包括几种与腹泻有关的病毒,其中之一可能是被大田鼠等咬后感染。
隐球菌性脑膜炎
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类型随患者之年龄而异。在青少年患者中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该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细菌进入上呼吸道后,大多数只引起局部炎症,成为健康带菌者;仅小部分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患者,细菌可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血流, 结核性脑膜炎
并在血液中繁殖,到达脑脊膜后引起脑膜炎。在冬春季可形成流行,称为流行性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
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杆菌,感染多来自产道。由于体内缺乏能中和病菌的IgM,入侵的大肠杆菌得以繁殖而致病。
流感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3岁以下之婴幼儿。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幼儿和老年人常见,其中幼儿的脑膜感染多来自中耳炎,而在老人则常为大叶性肺炎的一种并发症。
脑膜炎疫苗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较多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3~15岁小儿多见,近年来因卫生防疫工作较好,此病已较少见。
其次是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冬季前后多发。发病前先有上感、肺炎、中耳炎等感染。此外大肠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常有腹泻等前驱期表现,脑脊液与化脑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婴儿,约占60%。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真菌性脑膜炎菌较少见。
新生儿脑膜炎症状
新生儿抵抗力低,免疫功能未完善,没有防御能力,一旦皮肤破损后或致病菌附着在皮肤上就会滋生成为感染灶,成为侵入体内的门户,那么新生儿脑膜炎有什么症状呢?
新生儿脑膜炎的早期表现:不吃奶、吸奶无力、呕吐、多睡、不停地吵闹,当换尿布提起双下肢时会突然尖叫、惊哭、双眼发直、挤眼、歪嘴、吐沫,面部肌肉不对称抽动,某一侧肢体突然抽动或活动差,发热,前囟门膨出。
前囟门是观察新生儿颅内疾病的窗口,新生儿主要解剖特点是前囟门尚未闭合,头颅各骨缝愈合不牢。前囟门也叫大囟门,位于头顶两块顶骨和两块额骨之间呈四边形,正常为2.5厘米X2.5厘米大小,平坦,略凹于骨缝边。而患脑膜炎的新生儿则前囟门明显增大且饱满,高凸出骨边,愈合不牢的各骨缝也会裂开,缝变大,这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所致,有缓冲的余地,所以早期症状表现不很明显,细心观察,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新生儿脑膜炎的诱因:如身上有小脓点,皮肤有破溃史,如口腔黏膜受到大的人为擦挫伤,如大人用口嚼食物喂无母乳的婴儿引起腹泻,久治不愈,失衡的肠道菌群进入血液到达脑膜也会引起脑膜炎;还有,新生儿头皮有血肿,用针刺破抽放血液而感染成脑膜炎等等各种诱因。
脑膜炎疫苗
我国计划免疫预防脑炎的疫苗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六个月以上的孩子打两针,间隔三个月。乙脑疫苗要在孩子满8个月注射。三周岁和六周岁各打一次A+C流脑疫苗。
>>相关阅读:详细解读“流脑疫苗” >>相关阅读:A群流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脑膜炎的病理生理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和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用革兰染色,在细胞内外均可找到致病菌。脑膜及脑室附近脑组织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动、静脉管壁可受累并进而发生脉管炎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脑实质的出血性梗死。
脑膜炎临床病理联系
1、 颅内压升高症状:
头痛,喷射性呕吐,小儿前囟饱满等。这是由于脑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渗出物堆积,蛛网膜颗粒因脓性渗出物阻塞而影响脑脊液吸收所致,如伴有脑水肿,则颅内压升高更加显著。
2、 脑膜刺激症状:
颈项强直。炎症累及脊髓神经根周围的蛛网膜、软脑膜及软脊膜,致使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处受压,当颈部或背部肌肉运动时可引起疼痛,颈项强直是颈部肌肉对上述情况所发生的一种保护性痉挛状态。在婴幼儿,由于腰背肌肉发生保护性痉挛可引起角弓反张(Episthotonus)的体征。此外,Kerning's征(克氏征;屈髋伸膝征)阳性,是由于腰骶节段神经后根受到炎症波及而受压所致,当屈髋伸膝试验时,坐骨神经受到牵引,腰神经根因压痛而呈现阳性体征。
3、 颅神经麻痹:
由于基底部脑膜炎累及自该处出颅的Ⅲ,Ⅳ,Ⅴ,Ⅵ,Ⅶ对颅神经,因而引起相应的神经麻痹征。
4、 脑脊液的变化:
压力上升,混浊不清,含大量脓细胞,蛋白增多,糖减少,经涂片和培养检查可找到病原体。脑脊液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结局和并发症
由于及时治疗和抗菌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可痊愈,病死率已由过去70%~90%降低到50%以下。如治疗不当,病变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并可发生以下后遗症:
①脑积水:由于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
②颅神经受损麻痹:如耳聋,视力障碍,斜视、面神经瘫痪等;
③脑底脉管炎致管腔阻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缺血和梗死。
暴发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是暴发型流脑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儿童。本病起病争骤,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和皮肤大片紫癜。与此同时,两侧肾上腺严重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华-弗(Waterhouse-Friederichsen)综合征,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大量内毒素释放所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脑膜变化轻微,病情凶险,一般在24小时内死亡。
引申意
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称呼那些愚蠢、迟钝的人为“脑膜炎”;脑膜炎的这层日常用语显然是贬义词。
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流脑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
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
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
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
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
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
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
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
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脑瘤
①较少发热。
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
③昏迷较少见。
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
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
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典型的结脑诊断比较容易,但有些不典型的,则诊断较难。不典型结脑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可以惊厥为第1症状。
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
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者。
④同时合并脑结核瘤时,可似颅内肿瘤表现。
⑤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极端严重,可将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掩盖而不易识别。
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对于以上各种不典型垢情况,诊断需特别谨慎,防止误诊。
脑膜炎后遗症
1.患脑膜炎时,脓性渗出物易堵塞狭小孔道或发生粘连而引起脑脊髓循环障碍,产生脑积水。常见于治疗不当或治疗过晚的病人,尤其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可阻碍脑脊液循环;或脑室膜炎形成粘连,均为常见的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的原因。
2.除因呕吐、不时进等原因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外,还可见脑性低钠血症,出现错睡、惊厥、昏迷、浮肿、全身软弱无力、四肢肌张力低下、尿少等症状。其发生原理与感染影响脑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水潴留有关。
3.由于脑实质损害及粘连可使颅神经受累或出现肢体瘫痪,亦可发生脑脓肿、颅内动脉炎及继发性癫痫发干什么。暴发型流脑可伴发DIC、休克。此外,中耳炎、肺炎、关节炎也偶可发生。
脑膜炎后遗症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一种最严重的疾病,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是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所引起。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来比较安静的小儿变得烦躁好哭,或者本来活泼的小儿变得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小儿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喜睡,还可出现抽搐,抽搐停止后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人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可出现脑积水、脑出血、肢体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当小儿出现反复低热、咳嗽不易治愈时,应到医院拍胸片,如确定为肺结核应彻底治疗,以防向脑部扩散。如果小儿出现长期低热,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持续头痛、呕吐应到医院检查脑脊液,如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要彻底、正规地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结核性脑膜炎对小儿智力的影响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一种最严重的疾病,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是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所引起。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为患儿精神状态改变,如原来比较安静的小儿变得烦躁好哭,或者本来活泼的小儿变得精神呆滞,不喜欢游戏。还可有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现,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如果病情严重,小儿头痛呈持续性并加重,呕吐加重并可变为喷射性,逐渐出现喜睡,还可出现抽搐,抽搐停止后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出现昏迷,频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瘫痪。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部分病人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规则,可出现脑积水、脑出血、肢体瘫痪、癫痫、失明、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最基本方法是防止小儿受到结核菌感染,对小儿要做好预防接种,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3~4年复种,并避免接触结核病人。当小儿出现反复低热、咳嗽不易治愈时,应到医院拍胸片,如确定为肺结核应彻底治疗,以防向脑部扩散。如果小儿出现长期低热,精神状态发生改变,持续头痛、呕吐应到医院检查脑脊液,如果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要彻底、正规地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化脓性脑膜炎对小儿智力的影响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脑脊液检查异常。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细菌易进入大脑神经系统。一般为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起败血症,细菌进入大脑所致。部分由于中耳炎、头部外伤后感染,细菌直接进入脑膜所致。
儿童时期起病急,高热可达39℃以上,小儿常诉剧烈头痛,精神差,乏力,食欲减退,呕吐频繁。起病时小儿神志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神志模糊,言语杂乱,不能正确辨别方向,抽风,昏迷。病情严重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就出现抽风及昏迷。如果未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小儿颈部僵硬,头向后仰,背部僵硬,小儿整个身体向背后弯曲似“弓”样,医学上称角弓反张。小儿还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部分小儿皮肤有出血点。
较小的病儿由于囟门还没有闭合,骨缝可以裂开,所以症状出现晚,先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症状,以后出现嗜睡、烦躁、易受惊吓、尖声哭叫、眼球固定,有时用手打头,摇头,往往到出现惊厥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由于病变可引起脑膜粘连和脑实质的损害,因此可以出现颅神经麻痹、失明、听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及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找到细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够,争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对症处理高热,控制抽风,减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还要使用激素减少颅内炎症粘连。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部分小儿可出现智力减退,另一部分小儿可出现失明,听力减退,可以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所以要积极预防。小儿应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脑炎流行期间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有感染时尽早到医院治疗,治疗要彻底,防止发展成败血症,甚至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治疗
脑膜炎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应立即治疗。症状出现就应马上去急诊。常规治疗如果患上脑膜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直至感染完全被根除,大约需2周时间。如果已经感染上细菌型脑膜炎,将会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可能用静脉注射。抗生素被广泛采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脑膜炎不起作用,应该加用抗病毒的药物。还经常采用输液和休息疗法。因为脑膜炎是传染性的,所以将会被放到隔离房间至少48小时。如果因为脑膜炎使患者对光敏感,住的房间将被弄暗。这时应摄取大量液体并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发热和头痛。医生可能需要给病人感染的鼻窦部和乳突导流(耳朵后的骨头处)以防止再感染。
如果患者得的是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医生可能会为较多和患者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注射。当一次小的流行脑膜炎发生时部分人将会注射用来对付双球菌脑膜炎的疫苗,同样私人海外旅行到一个脑膜炎流行危险区,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边。进一步说,用疫苗对付6型流感嗜血杆菌是现在儿童时代免疫的固定措施。
辅助治疗,因为脑膜炎发病快且有生命危险,所以在采用选择疗法前应接受急诊治疗。选择疗法的意图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重建免疫系统以防复发。进行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全身治疗或看中医。中医可能建议患者针刺和针压法,或结合中草药疗法以增加免疫力。按摩师或按骨术师也可以帮患者恢复体力。
脑膜炎保健
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和防止再次感染脑膜炎,应食用低脂肪、高纤维有营养的食谱,尽量避免吃糖和加工食物,维生素也很有作用。维生素A(每天2500~10000国际单位),复方维生素B(500毫克一天3次服用),维生素C(每天500~2000毫克)。
脑膜炎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2、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3、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
①发热伴头痛;
②精神萎靡;
③急性咽炎;
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 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 mg/kg。
4、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脑膜炎的护理及食疗
宝贝病毒性脑膜炎家庭护理
1、脑炎发病时多有高热,当患儿体温上升、有寒战时要注意保暖;用退热药时要充分给患儿补充水分;热退后,要及时帮患儿更换掉汗湿的衣服。
2、让昏迷的患儿采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便随时让分泌物排出;每两小时帮患儿翻身1次,妈咪可以轻拍患儿的背部以帮助痰顺利排出。
3、有瘫痪后遗症的患儿,要让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且及早对患儿肢体的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运动。
4、对卧床的患儿,要注意避免发生褥疮,所以妈咪要帮患儿多翻身,并且使用防褥疮气垫;若已经发生褥疮,症状轻微可用灯烤,方法为,用一只60瓦灯泡,放在离褥疮3-4厘米处,每次烤15分钟,每天2次,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5、对于脑炎恢复期的患儿,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协助患儿继续进行主动锻炼,更好康复。
宝贝病毒性脑膜炎食疗
1. 瓜藤芦根汤
取黄瓜藤30克,鲜芦根50克,糖12克。将黄瓜藤、鲜芦根加水煮20分钟,加糖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
2. 两根石膏汤
取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3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的患儿。
3. 菊花连翘汤
取菊花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2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早期的患儿。
4. 瓜篓陈皮茅根汤
取瓜篓皮15克,陈皮5克,茅根30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2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并痰多的患儿。
5.苋菜荸荠粥
取苋菜50克,荸荠20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将苋菜洗净切碎,荸荠去皮切片。将以上各种原料加水煮粥食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的患儿。
6.灯盏花蒸蛋
取灯盏花9克,鸡蛋1个,盐少许。将灯盏花加入鸡蛋中捣碎,加水及盐,隔水蒸食用。
小提示:有活血舒筋的作用,适用于脑炎后遗症的患儿。
7.鲜竹沥粥
取鲜竹沥30毫升,粳米50克。将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加入鲜竹沥食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并痰多的患儿。
8.天麻勾藤菊花茶
取天麻10克,勾藤10克,菊花10克。将以上原料加水煮5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抽筋的患儿。
9.海带决明甘草汤
取海带15克,草决明10克,甘草5克。将海带加水泡开,洗净,加草决明、甘草及水煮3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的患儿。
隐球菌性脑膜炎病的护理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治疗时间久,费用较高,药物不良反应重,患者多表现出焦虑、忧郁等情绪,对治疗信心不足。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动态及主诉,加强沟通,提供情感支持,主动关心患者,列举治愈的病例,解释此病并非不治之症,使患者增强信心,密切配合治疗。
一般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进食困难或不能进食者予留置胃管鼻饲饮食或静脉给予高价营养,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嘱患者尽量平躺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轻泻剂,以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患者抵抗力下降,需加强消毒隔离防护,安排住单人房,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行室内空气消毒,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预防继发感染。密切观察颅内高压表现,如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并备好应急抢救药物、器械等。
用药护理
1、 用药过程中的护理:
①用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使用两性霉素B对治疗本病的后果及不良反应,并签署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
②按医嘱准确定量用药,使用两性霉素B应从小剂量开始,第1天用1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注意滴注时间不少于6 8 h。若无明显不良反应,第2天用5 mg,第3天用10 mg,以后每天增加5 mg直至每天25 35 mg。1个疗程3个月以上,总量3 4 g/疗程。
③两性霉素B在常温下易降低药效,应置于4 l0℃冰箱中保存,使用时应现配现用。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勿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作为释稀液,以免发生浑浊。滴速过快可增加不良反应,控制滴速20 25 gtt/min。滴注时间过长可降低药物效价,最好使用输液泵维持恒定的速度。
④两性霉素B遇光易失效,故应避光保存,滴注过程中用黑布包裹输液瓶及输液管,最好选用避光输液管。⑤病原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与对症及其它辅助治疗的配合,如合理安排脱水时间,保证脱水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此外,对使用大扶康者亦应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督促患者定时定量口服氟胞嘧啶,并注意观察病情,尤其要注意观察颅内高压的表现,防止脑疝的发生。
2、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①药物反应。
在滴注两性霉素B过程中,患者可出现寒颤、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现象,应密切观察。本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过上述症状,畏寒寒颤时注意保暖,予异丙嗪25 mg肌内注射;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药物降温;恶心呕吐时暂停进食,做好生活护理;反应严重者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再用。为减轻上述不良反应,可在输注两性霉素B前30 min予萘普生0.25 g口服或异丙嗪12.5 mg肌内注射。首剂同时使用少量激素,2例首剂分别为1 mg、5 mg 时,发生高热、休克、谵妄、抽搐而死亡,死亡原因为两性霉素B过敏所致。
②静脉炎。
本组12例未深静脉穿刺置管者,四肢外周静脉均发生静脉炎。由于两性霉素B疗程长,静脉炎发生率高,因此,早期开始保护静脉,从远端开始有计划地选用静脉,常更换注射部位,并注意无菌操作。在配制两性霉素B时,用1 ml注射器抽取0.2 ml肝素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以减少或延缓静脉炎的发生;治疗中注意观察静脉有无红、肿、痛、变硬等表现,发生静脉炎及时采取措施,用50%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及喜疗妥膏外涂等措施。如浅表静脉穿刺困难时应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本组72例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者未发生静脉炎,促进了给药过程的管理。
③肾损害。
两性霉素B可致肾损害而出现血BUN、Cr升高,血尿,蛋白尿,低钾血症等。本组13例出现血BUN、Cr升高,18例出现低血钾。因此,护士应注意观察低钾血症、氮质血症的早期表现如四肢无力、胃肠胀气、厌食等,及时提供患者病情信息。给予口服补钾或静脉补钾,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浓度,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鼓励患者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西瓜等。遵医嘱调整两性霉素B剂量后肾损害明显减轻。
④肝损害。
本组8例出现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ALT升高,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按医嘱使用护肝药如静脉滴注肝安、肝泰乐等,肝功能好转。
⑤心肌损害。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定期查心肌酶谱、心功能、心电图等。56例心肌酶谱异常、心率加快,遵医嘱使用肌苷、1,6磷酸果糖等,嘱患者多卧床休息,注意输液滴速。56例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⑥造血系统损害。
因两性霉素B可抑制骨髓,使血细胞减少,本组35例患者出现过血红蛋白、红细胞异常,遵医嘱加强支持治疗,输血、输白蛋白,定期复查血常规,后病情缓解。
特殊护理
①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恢复状况,定期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护理人员需做好配合工作如术前解释、操作配合、及时送检脑脊液等;做好术后护理观察,如去枕平卧6 h、观察有无神志改变、头痛呕吐等,并解决患者生活需要。
②本组4例患者因颅内高压,行脱水、利尿后症状无缓解,急请神经外科会诊行脑室引流术,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脑脊液的性状、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生命体征、瞳孔变化。4例患者头痛减轻,病情缓解拔除引流管,完成治疗,治愈出院。
出院指导
①如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头痛、发热、呕吐、抽搐、脑膜刺激征等,脑脊液生化检测压力、蛋白、氯化物、葡萄糖含量正常;连续3次检测脑脊液真菌培养无隐球菌生长及脑脊液墨汁染色未发现隐球菌,予出院。出院后随防6个月至1年,定期行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并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体育运动,调整平稳的心态。如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慎用皮质激素。
②健康指导。隐球菌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水果及植物,牛乳,干燥陈旧的鸽粪,健康人的皮肤、胃肠道以及动物(鸟类、牛、羊、狗、猫等)身上。鸽粪为主要传染源,与动物鸽、鸟类接触时要注意预防,饲养家鸽时应妥善管理鸽粪,忌食变质的梨、桃等水果;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等不适,及时去正规医院诊治。
点赞 | 没用 | 路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