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的定义
1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应激引发的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1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Ⅰ型糖尿病患者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
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但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视物模糊。1型糖尿病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又出现遗尿,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并发症
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
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1型糖尿病的病因病理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因此,医学界抱有很大期望。
遗传因素
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于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免疫因素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免疫性胰岛炎和选择性胰岛β细胞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67%~88%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有胰岛炎存在,且T、B淋巴细胞浸润现象显著。通过Ⅰ型糖尿病后代的自身抗体随访检测发现,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最早发现,随后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65KDGADA),酪氨酸蛋白磷酸化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病毒感染因素
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于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婴儿期牛奶喂养、预防接种疫苗、气候、地理、毒素以及应激等,它们均可促使1型糖尿病的发病。在这些环境中,对病毒致1型糖尿病的研究较多。有研究发现,对于初诊1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少病例的血清中都可以查到一些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例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而肠道病毒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发病机理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受病毒或毒物等破坏,在遗传倾向基础上引起的自身的免疫反应而发病。一般认为B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方面,一是病毒或毒物有直接破坏细胞的可能性,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些外因使胰岛B细胞产生了某种变化,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使细胞缓慢死亡。
遗传因素
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于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免疫因素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免疫性胰岛炎和选择性胰岛β细胞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有67%~88%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的胰腺,经组织学检查证实,有胰岛炎存在,且T、B淋巴细胞浸润现象显著。通过Ⅰ型糖尿病后代的自身抗体随访检测发现,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最早发现,随后发现谷氨酸脱羧酶抗体(65KDGADA),酪氨酸蛋白磷酸化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病毒感染因素
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于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婴儿期牛奶喂养、预防接种疫苗、气候、地理、毒素以及应激等,它们均可促使1型糖尿病的发病。在这些环境中,对病毒致1型糖尿病的研究较多。有研究发现,对于初诊1型糖尿病的患者,不少病例的血清中都可以查到一些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例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而肠道病毒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发病机理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受病毒或毒物等破坏,在遗传倾向基础上引起的自身的免疫反应而发病。一般认为B细胞破坏的机制有两方面,一是病毒或毒物有直接破坏细胞的可能性,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些外因使胰岛B细胞产生了某种变化,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使细胞缓慢死亡。
1型糖尿病的治疗
1型糖尿病的治疗必须是系统综合性的,包括合理应用药物治疗、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和加强宣教。
(1)药物治疗方法
①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通常是利用注射器通过皮下注入体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泵,它可以连续将胰岛素输注进患者体内。胰岛素不是做成药片形式,而是液态制剂。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到医院进行检查时,医生将检测你的血糖水平,以确定使用哪种胰岛素才适合你目前的病情。为了使血糖控制效果尽可能达到最好,医生也可能让你混合胰岛素,即两种或多种胰岛素混合后进行注射。
一般来说,胰岛素注射频率为1-4次/天。在患者开始自己注射胰岛素之前,医生或护士应当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当然,如果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其父母或其他监负人应当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胰岛素虽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但仍有不便之处,若注射剂量过大或饮食不规律,会使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引起低血糖。
②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医生有时可能会给患者开些预防眼病、肾病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药物,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机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或治疗高血压和有肾病症状者的常用推荐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包括以下几种: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依那普利(Vasotec)、奎那普利(Accupril)、苯那普利(洛汀新)、雷米普利(Altace)、培哚普利(Aceon)和赖诺普利(Prinivil和Zestril)。
他汀类药物通常是调节血脂(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首选药物,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水平应低于3.12mmol/L。
阿司匹林是用于预防心脏疾病的药物,常常推荐给以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患者·患有心脏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者、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者、吸烟患者
(2)饮食治疗
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
①、热量的需要:儿童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需要应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体重过重则应限制热量的摄入。
②、糖类:每日糖类的摄入应个体化,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③、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过多高纤维素饮食易致腹胀不适,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④、蛋日质:蛋白质可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摄入高蛋白可使肾功能降低,推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
⑤、脂肪: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可占总量的30%~35%。不推荐一定要吃鱼油,但可每周吃1~2条鱼。
(3)运动治疗
体力活动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运动l小时,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但应避免爬高和潜水,因发生低血糖时有危险。
(4)干细胞技术
由于注射胰岛素并不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所以医学专家尝试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1992年瑞士日内瓦大学首次用胰岛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此后法国与瑞士8家医院合作,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报道很多。但都是针对早期1型糖尿病有效。据有关文献表明,现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长已经有15个月未注射胰岛素,最早是在巴西的医生移植15例,最长也有30个月了。所以可以排除蜜月期的原因。
(5)中医技术
近年来中医技术治疗1型糖尿病的报道也很多。也有10年病史1型糖尿病的相关报道。但是,因为患者数量不多,而且中医大夫之间技术区别很大,不同的医生方法可能解然不同。尤其是国家的中医机构没有可以治疗的医生。所以,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也不公允。
总之,糖尿病不仅是常见病,而且是难以治愈性疾病,糖尿病人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要有规律,戒烟、不酗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1)药物治疗方法
①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每个人体内都需要胰岛素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内释放胰岛素,因此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通常是利用注射器通过皮下注入体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胰岛素泵,它可以连续将胰岛素输注进患者体内。胰岛素不是做成药片形式,而是液态制剂。
不同胰岛素制剂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到医院进行检查时,医生将检测你的血糖水平,以确定使用哪种胰岛素才适合你目前的病情。为了使血糖控制效果尽可能达到最好,医生也可能让你混合胰岛素,即两种或多种胰岛素混合后进行注射。
一般来说,胰岛素注射频率为1-4次/天。在患者开始自己注射胰岛素之前,医生或护士应当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胰岛素。当然,如果是儿童糖尿病患者,其父母或其他监负人应当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胰岛素虽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但仍有不便之处,若注射剂量过大或饮食不规律,会使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引起低血糖。
②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医生有时可能会给患者开些预防眼病、肾病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药物,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病机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预防或治疗高血压和有肾病症状者的常用推荐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包括以下几种: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依那普利(Vasotec)、奎那普利(Accupril)、苯那普利(洛汀新)、雷米普利(Altace)、培哚普利(Aceon)和赖诺普利(Prinivil和Zestril)。
他汀类药物通常是调节血脂(胆固醇水平)异常的首选药物,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水平应低于3.12mmol/L。
阿司匹林是用于预防心脏疾病的药物,常常推荐给以下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患者·患有心脏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者、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者、吸烟患者
(2)饮食治疗
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同时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和嗜好,而且必须与胰岛素治疗同步进行。
①、热量的需要:儿童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需要应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体重过重则应限制热量的摄入。
②、糖类:每日糖类的摄入应个体化,应限制精制糖的摄入。
③、纤维素: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过多高纤维素饮食易致腹胀不适,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④、蛋日质:蛋白质可影响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摄入高蛋白可使肾功能降低,推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
⑤、脂肪: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可占总量的30%~35%。不推荐一定要吃鱼油,但可每周吃1~2条鱼。
(3)运动治疗
体力活动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运动l小时,如各种球类运动、游泳、跳舞等,但应避免爬高和潜水,因发生低血糖时有危险。
(4)干细胞技术
由于注射胰岛素并不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所以医学专家尝试用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1992年瑞士日内瓦大学首次用胰岛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此后法国与瑞士8家医院合作,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报道很多。但都是针对早期1型糖尿病有效。据有关文献表明,现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长已经有15个月未注射胰岛素,最早是在巴西的医生移植15例,最长也有30个月了。所以可以排除蜜月期的原因。
(5)中医技术
近年来中医技术治疗1型糖尿病的报道也很多。也有10年病史1型糖尿病的相关报道。但是,因为患者数量不多,而且中医大夫之间技术区别很大,不同的医生方法可能解然不同。尤其是国家的中医机构没有可以治疗的医生。所以,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也不公允。
总之,糖尿病不仅是常见病,而且是难以治愈性疾病,糖尿病人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生活要有规律,戒烟、不酗酒、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1型糖尿病的疾病特点
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常因感染、情绪激惹或饮食不当而起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症状。
常见症状
由于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血糖升高快,症状也比较典型,常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乏力等。
多尿:夜尿多,小孩子可能会出现尿床。
多饮:喝水多,有时晚上也要起来喝水。
多食:吃得多,食量明显增加,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会认为孩子是长身体才吃得多,因此这一症状易被忽视。
体重减轻(少):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或很快消瘦。
乏力并有精神萎靡: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喜欢窝在床上,不愿意活动。
视物模糊: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1型糖尿病具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当血糖大于13mmol/L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现,可很快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
有下列表现时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胃肠道反应
急性起病、进食减少、恶心、呕吐,持续剧烈腹痛或伴有肌紧张,但常常没有腹泻,有时可误诊为急腹症。
脱水征
眼窝塌陷、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口干
常见症状
由于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血糖升高快,症状也比较典型,常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乏力等。
多尿:夜尿多,小孩子可能会出现尿床。
多饮:喝水多,有时晚上也要起来喝水。
多食:吃得多,食量明显增加,由于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家长会认为孩子是长身体才吃得多,因此这一症状易被忽视。
体重减轻(少):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减轻或很快消瘦。
乏力并有精神萎靡: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喜欢窝在床上,不愿意活动。
视物模糊:血糖迅速升高会导致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
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1型糖尿病具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当血糖大于13mmol/L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现,可很快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
有下列表现时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胃肠道反应
急性起病、进食减少、恶心、呕吐,持续剧烈腹痛或伴有肌紧张,但常常没有腹泻,有时可误诊为急腹症。
脱水征
眼窝塌陷、皮肤干燥、嘴唇干裂、口干
点赞 | 没用 | 路过 |